马尔代夫:文化
马尔代夫共和国位于南亚地区,是印度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总面积约为9万平方公里,是亚洲第二小的国家,但却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岛国。其原名为马尔代夫群岛,改为现在的名称是在1969年4月,马尔代夫是由1200多个珊瑚岛屿所组成,其中的202个岛屿上有人居住。马尔代夫的首都为马累市,位于同名的马累岛上,是全国的政治与经济中心,同时也是世界上著名的贸易港口。马尔代夫有着悠久的历史,除了在16世纪曾被葡萄牙短暂占领之外,一直便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虽然据官方历史所记载,马尔代夫发源于公元12世纪,但关于这里的文学作品以及文物考古却最早只能追溯到先伊斯兰教的时代。马尔代夫在历史上曾作为很多伟大的出海远航的探索家们的中转站,这比欧洲航海史要早很多年。历史上第一次提到马尔代夫,是在公元2世纪,由希腊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与地理学家托勒密的著作中,其中所提到的斯里兰卡以西的1378个小岛的地方,就是指马尔代夫。
马尔代夫在很早之间就有宗教的活动,包括印度教和佛教等,自公元12世纪开始,其成立为一个伊斯兰教国家,且全民信仰伊斯兰教,至今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马尔代夫奉伊斯兰教为国教,岛上的居民均不食猪肉,不饮酒,并且严禁偶像崇拜。在进入清真寺的时候,妇女不能穿膝盖以上的短裙以及露着手臂的短袖上衣,男士则不能穿短裤。外国游客在度假的酒店内是不用遵循当地规定的,但到了马累以及这里其余的一些居民岛,就必须要遵守了。马尔代夫的居民大都是非常虔诚的穆斯林,他们十分讲礼貌、重礼节,而且淳朴好客,每天都会进行五次祷告。星期五作为伊斯兰教安息日,是马尔代夫每个星期假日,这里的商店、学校以及公共场所都会关门歇业一天。
马尔代夫的居民十分讲礼貌与重视礼节,这渗透到他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服饰上,马尔代夫人的穿着比较简单,男子通常会穿着白衬衣,在出席隆重仪式的时侯,公务人员通常会穿西服,而妇女的服装则色彩十分的鲜艳,平时并不戴面纱。马尔代夫人待人既温和又耐心,你可以向他们请教许多有关风俗习惯的问题,但他们却很不喜欢凡事都寻根问底的人。马尔代夫人见面时大都会拉着对方的手互相问好,但由于这里妇女的社会地位比较高,在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的时候,通常是不主动与别人握手的。如果家里来了客人,主人都会拿出家里最好的食物用来款待客人,本地人在进餐时,通常用右手拇指、中指与食指把食物揉成丸状再放进嘴中。在当地施舍与给小费是很一件十分普遍的事情,如果不做的话通常会不受欢迎以及被人看不起。马尔代夫人的婚仪十分隆重,且具有当地传统的伊斯兰风格,但丧仪却非常简单,死者仅用一块白布包裹即可。
关于马尔代夫的民族起源问题,至今仍充满了神秘的色彩,相传,这里最早的移民者很有可能是来自于斯里兰卡以及印度的南部等地,如今马尔代夫人的肤色可谓是多种多样。马尔代夫融合了来自于古时候世界各地的海上移民所带来的文化,逐渐形成了现在多元化的文化氛围。马尔代夫传统的音乐与舞蹈受到东非文化的影响非常深,其中击鼓和乐曲都非常具有代表性,而这里的饮食文化则突显出南亚文化的影响。在马尔代夫,妇女可以活跃于很多主要的社会活动中,与南亚地区对女性所采取的隔离主义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在首都马累市的政府、军队以及警察局等重要机关都有女性工作人员。但是在其它原住民所居住的岛屿,男人们基本上都会以出海打渔为主要生计,而女性的主要工作则是持家并照顾老少。马尔代夫作为印度洋上的一个群岛国家,海洋是这里的原住民生存的依靠,因此传统的海洋文化是这里最为普遍的基础文化。
马尔代夫的多尼船,自古以来便作为往来当地群岛之间的传统交通工具,而且更是作为这里的原住民所赖以生存的捕鱼船。多尼船的从船体、帆桁、钉、缆绳到挂帆都是取材于当地的椰子树,用传统的鱼油作为防腐剂涂满船身,这是由这里的先民历经两千多年与海相处的经历,从而孕育产生的一种超绝的造船技术。多尼船是对马尔代夫风帆渔船的古称,如今的多尼船已经变为搭配先进的引擎设备,而为商业用途服务的船舶了。但是在马尔代夫一些地方,有些渔民仍在使用这种风帆渔船,并出现在海面上巡驶或是垂钓,形成了一幅具有独特海洋风情的画面。RAA环礁作为这里非常著名的造船地,有着技艺熟练的造船工匠,这些技艺经过数世纪的传承与发展,使得多尼船优雅的造型以及坚固的结构都没有太大改变。非常具有特色的是多尼船船首的弯月造型和十分独特的尾舵,这是马尔代夫手工艺家的杰作。马尔代夫的房屋建筑非常有特色,其绿色的门窗与这里炫目的白色珊瑚礁形成了强烈的视觉色差,传统的房子修筑得又高又窄,相传是为了防止恶魔的侵入,因为这里曾经受到英国管辖,所以也有一部分的建筑有着浓郁的英国式风格。推荐:www.ganguolipin.com
- 上一篇:马尔代夫宗教习俗
- 下一篇:没有
相关文章